“民宿貸”喚醒藏寨古韻,“牦牛貸”讓傳統牦牛產業煥發新生機,“農牧貸”助力藏藥種植加工產業壯大……康巴大地上,郵儲銀行甘孜分行以特色金融為墨,勾勒著鄉村振興新圖景。在這里,郵儲銀行推出的十多種定制化的貸款產品,不僅為雪域高原的特色產業注入強勁的成長動能,更切實提升了藏區群眾的生活水平。
“及時雨”解民憂 民宿煥彩激活鄉村活力
晨曦微露,丹巴縣甲居藏寨的碉樓藏房被晨光鍍上金邊。“天珠酒店”內,民宿主人長生正為客人斟滿酥油茶,庭院中格桑花迎風搖曳。“若不是郵儲銀行的貸款,這百年老屋哪能變成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地’。”長生的話語里滿是感激。

圖為郵儲銀行甘孜分行貸款支持改造后的民宿酒店。(受訪單位供圖)
兩年前,眼見周邊藏寨借民宿改造吃上“旅游飯”,長生既心動又犯愁——自家藏房雖有民族特色,卻因設施陳舊留不住客,150萬元的改造資金讓他望而卻步。就在他準備放棄時,郵儲銀行客戶經理益西翁休帶著“民宿貸”政策叩開了家門。
圍著藏式火爐,益西翁休細致講解:“這筆貸款最高能貸200萬元,手續簡化、利率優惠,就是專門幫咱們藏寨改民宿的。”短短3天,150萬元貸款到賬的短信提示音,成了長生最暖心的“福音”。
如今的“天珠酒店”,既保留了木樓雕花的古樸韻味,又配備了地暖供氧的舒適設施,旺季時一房難求,還帶動周邊4戶村民跟著辦起民宿,共同分享旅游紅利。
在康定市雅拉雪山腳下的塔公鎮,變化同樣令人矚目。這個曾藏于深山的村落,在郵儲銀行信貸支持下打造“曼達拉”精品民宿,將游牧文化與高原風光巧妙融合,年接待游客超3萬人次。用村民的話說,“銀行的貸款就像高原春雨,讓咱村守住了鄉愁,還掙上了旅游錢。”
“創新策”強產業 特色金融點燃發展引擎
走進康定市建哥養殖有限公司,暖棚里的牦牛膘肥體壯,自動飲水系統、草料攪拌機運轉不停。公司負責人王建強笑著說:“這些設備能配齊,全靠郵儲銀行的‘牦牛貸’。”
從過去的散養模式,到如今的標準化養殖;從單一售賣鮮肉,到深加工牦牛肉干、牦牛奶制品。金融活水注入,讓傳統牦牛產業煥發新生機。
在甘孜州,像“牦牛貸”這樣“量體裁衣”的特色金融產品不在少數。針對高原產業特點,郵儲銀行精準研發“民宿貸”“牦牛貸”“農牧貸”“光伏貸”等10余種貸款產品,靶向對接藏寨民宿、高原牦牛、藏地藥材、民族手作、清潔能源等當地優勢產業,為高原經濟提質增效注入金融動能。
今年上半年,郵儲銀行甘孜分行已投放貸款超2億元,重點支持丹巴、稻城藏寨民宿集群擴容,爐霍、石渠牦牛養殖基地升級,康定、九龍青稞深加工提質,理塘、鄉城藏藥種植加工產業壯大。

圖為郵儲銀行甘孜分行客戶經理開展送金融服務進鄉村宣講。(受訪單位供圖)
高原之上,郵儲銀行客戶經理的身影活躍在產業一線:在雅江縣松茸產地,他們俯身測算收購資金;在德格縣印經院周邊,他們實地考察唐卡繪畫工坊;在色達縣牧民定居點,他們細致評估家庭牧場規模……哪里有特色產業,哪里就有定制化金融服務,讓“靠天吃飯”的傳統農牧業蛻變為特色產業,讓零散的手工作坊成長為增收致富的產業集群。
“暖服務”進牧區 金融便民守護幸福家園
“不用跑縣城,在村里就辦好了貸款,扎西德勒。”康定市雅拉鄉村民秦光艷握著剛到賬的民宿經營貸款,向攜帶移動展業設備的郵儲銀行客戶經理連連道謝。
這便捷的服務,源于郵儲銀行在甘孜州打造的246個信用村——客戶經理背著設備箱,把“銀行”搬到牧民定居點、田間地頭,成為藏區群眾身邊“移動的金融服務站”,讓高原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不止于放貸。郵儲銀行還常態化開展“金融知識進帳篷”活動,客戶經理宣講防范電信詐騙、識別非法集資的知識,發放圖文宣傳冊。
“以前總擔心錢存不好、貸不對,現在聽了講解,心里踏實多了。”白玉縣老阿媽拉珍的話,道出了藏區群眾對金融知識普及的迫切需求與真切認可。
立足當前發展階段,郵儲銀行甘孜分行將在金融領域深耕細作,為邊疆地區發展提供穩定的金融保障,助力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