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川縣支行客戶經理走訪茶農。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來,這一理念引領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穩步前行。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以金融“活水”滋養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在贛鄱大地上留下諸多“點綠成金”的實踐印記。截至8月底,該分行今年新增綠色融資余額近23億元,增幅超11%,為一大批綠色項目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破解醫廢處置難題 讓環保更高效
生態保護關乎民生福祉,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是其中的關鍵一環。隨著醫療需求的不斷增長,景德鎮市醫廢年處置量已達930噸。作為全市唯一的醫廢處理企業,國信清源生態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信清源”)原有設施在技術標準和處理能力上均面臨升級壓力。
江西省分行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需求,組建專業團隊,對企業經營狀況、項目前景進行調研和評估,創新推出“節能環保貸”,于2024年10月為國信清源授信1000萬元,并采用“特許經營權質押”擔保模式,支持其建設符合最新環保標準的處置中心。新處置中心建成后,國信清源采用熱解焚燒技術處理醫廢,煙氣排放指標達到GB 39707—2020標準,年處理能力達1825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0噸。此外,該公司注重資源循環利用,每年回收金屬、塑料等資源達數百噸,真正實現了“污染治理+資源循環”雙效益,讓景德鎮的醫廢處置邁入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激活林海價值 讓生態變財富
從城市環境的“微治理”到生態資源的“大開發”,江西省分行的綠色金融觸角不斷延展。
新余市群山綿延,55萬畝國家儲備林正茁壯成長。作為全國首個市帶縣全域規劃的國儲林項目,新余國儲林項目有著建設周期長、投入大的特點。如何有效激活社會資本、讓“沉睡”的林地釋放價值,成為當地政府的重要課題。
江西省分行主動加入新余國儲林PPP項目領導小組,參與銀團為項目提供5.5億元貸款,以30年超長期限(含8年寬限期)精準契合林木生長周期,并采用“林權抵押+風險準備金”模式為項目穩健推進注入金融動力。作為銀團成員,江西省分行與林業部門、擔保企業緊密協作,定期開展林地資產評估,動態調整風險準備金,保障信貸資金的使用安全高效。
如今,新余國儲林項目通過贖買、租賃,整合零散林地,大力發展林下套種、森林康養等產業,每年為林農帶來額外收入超千萬元;森林康養基地年接待游客數十萬人次,有效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這片林海年生態服務價值超30億元,讓林農真正走上“看樹掙錢”的生態富民路。
創新“票證”融資模式 讓資源變資本
“守著好茶園,卻難換資金。”這曾是遂川縣許多茶農心頭的難題。當地雖林業、茶業資源豐富,但因產權確認復雜、評估難度大、處置變現難等問題,林地、茶園難以成為有效抵押物,不少經營主體面臨融資困境,制約著產業發展與農戶增收。
破解梗阻,創新先行。郵儲銀行遂川縣支行主動拓寬服務邊界,聯合遂川縣兩山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將林地流轉相關方的林權、租金、股份等權益量化并發行憑證,賦予其流通、轉讓和質押貸款等功能,創新推出“林票”“茶票”,為生態資源變現打通了關鍵路徑。日前,江西首張“遂茶票”與“遂林票”在遂川縣支行成功完成授信:江西省遂川縣狗牯腦茶廠獲首張企業“遂茶票”,對應589.5畝茶園,價值達1.01億元,獲授信200萬元;茶農蘭橋林拿到首張個人“遂茶票”,對應31.5畝茶園,價值為189萬元,獲授信30萬元;江西遂綠林業發展有限公司則獲首張投資型“遂林票”,對應1021.8畝林地,價值為150萬元,獲授信100萬元。“茶票+林票”的推出,不僅讓“山林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林農變股東”從愿景變為現實,更有效激發了林業、茶業從業者的發展積極性,帶動狗牯腦茶等產業擴產、農戶增收。
從景德鎮醫廢處置升級到新余國儲林綜合開發,再到遂川“茶票”“林票”的創新實踐,江西省分行以綠色金融實踐一步步推動江西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如今,該分行正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服務新模式,通過業務轉型和服務創新,配套優惠利率、貸款規模傾斜、審批流程簡化等措施,全面助力科創企業、制造業、綠色產業實現低碳高質量發展,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在贛鄱大地綻放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