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東郵政重點項目之一,山東郵政對棗莊石榴項目定向賦能,省、市、區三級郵政高效聯動,前后端緊密協同,開辟綠色通道保駕護航,實行責任機制穿透到底,并從硬件投入、流程優化、服務提升等方面全面強化支撐保障,與地方政府、合作社、果農構建起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精心打造“寄遞+電商+金融+文化”的生態服務模式,重塑石榴寄遞新生態,日均寄遞量最高突破1.5萬件,推動石榴項目成為“服務地方、繁榮郵政、造福百姓”的多贏之舉,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持久動力。
金秋時節,走進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冠世榴園,仿佛步入一幅濃墨重彩的豐收畫卷。連綿起伏的丘陵間,虬枝盤曲的石榴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猶如一盞盞點亮秋色的小燈籠。果農們穿梭其間,動作嫻熟地采摘、分揀,笑語歡聲與鳥鳴秋風交織,奏響一年最動人的田園交響樂。
在這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圖景中,一抹抹流動的“郵政綠”顯得格外醒目——嶧城區郵政分公司的攬收車輛開進田間地頭,工作人員與果農默契配合,將一箱箱精心包裝的石榴迅速裝車。從枝頭采下到郵件發出,最快只需幾個小時,這些帶著露水清甜和陽光溫度的嶧城石榴,通過四通八達的郵政網絡,晝夜兼程飛向千家萬戶,成為連接游子與故鄉、傳遞思念與祝福的特別信使。
強化支撐保障 筑牢服務根基
石榴皮薄易損,對運輸時效和包裝保護要求極高。“過去,石榴不好寄,磕碰、腐爛是常事,好多快遞公司都不接,只能眼看著果子爛在家里。”憶及往昔,冠果園果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超仍不禁嘆息。
為破解這一難題,嶧城郵政將石榴寄遞定為“一把手工程”,從硬件投入、流程優化、服務提升三方面全面強化支撐保障。
硬件升級,織密收寄網絡。嶧城郵政針對石榴產區分布廣、采摘時間集中的特點,科學布局、精準落子,在石榴主產區的村莊、合作社新增及改造了23處臨時攬收點。每個攬收點均配備標準化操作臺、智能稱重設備和物料存放區,實現“果農下山、郵政進村”。同時,投入專項資金建設14個預處理中心,設置在榴園周邊交通便利之處。石榴一經采摘,便直接運抵預處理中心,經過嚴格篩選、清潔、套網、貼標后,迅速裝入定制化的新型緩沖包裝箱中。這種包裝箱內嵌緩沖氣柱,歷經多次跌落測試,可將運輸損耗率從原來的15%以上降至3%以內。此舉將石榴從采摘到封裝發出的時間縮短了35%,極大地鎖住了鮮果的風味。
運力加持,打通快速通道。“石榴不等人,我們必須爭分奪秒。”嶧城郵政負責人潘可說,他們專門開辟了石榴寄遞專線,投入4臺8噸級的廂式貨車作為專項運輸車輛,車身上“嶧城石榴 郵政專遞”的標識成為一道移動的風景線。同時,增開省內直達濟南、濰坊、濟寧,省外直達上海、杭州、西安、廣州、南京等多條郵路,確保所有石榴郵件實現“當日收、當日發、優先發”,無縫對接郵政航空與陸運網絡,為石榴的極致新鮮到家提供強有力的時效保障。服務暖心,組建專業團隊。硬件是骨骼,服務是靈魂。嶧城郵政從各環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一個20余人的“石榴項目專職團隊”,涵蓋營銷、攬收、客服、售后等多個崗位。他們提供“下單—打包—寄遞—售后”“一站式”服務,果農只要一個電話或在線下單,團隊成員便會提供上門包裝、現場打單、即時攬收等全流程服務。此外,嶧城郵政設置了石榴寄遞客服專線,實行“首問負責制”,24小時內處理完畢各類咨詢和問題,用“放心、省心、貼心”的服務體驗,贏得了果農們的稱贊。“現在只要認準郵政,啥心都不用操,價格透明,服務到位,我們都成了郵政的‘忠實粉絲’!”果農張大姐笑著說。
深化協同合作 凝聚發展合力
石榴寄遞是一項涉及生產、銷售、物流、售后等多個環節的系統工程,絕非郵政一家單打獨斗所能成就。嶧城郵政為此主動“走出去”“請進來”,與地方政府、合作社、果農構建起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政企聯動,優化頂層設計。嶧城郵政積極向區委、區政府匯報溝通,將郵政服務石榴產業納入地方鄉村振興工作大局;與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交通運輸局等部門建立了常態化溝通機制,聯合成立了石榴寄遞項目工作專班,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判形勢、解決難題,在政策扶持、場地協調、交通疏導、品牌推廣等方面獲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為項目的順暢運行營造了優良的外部環境。區農業農村局負責同志評價道:“郵政講政治、顧大局,主動融入地方特色經濟發展,其完善的網絡和誠信的服務,為我們破解農產品上行難題提供了關鍵支撐。”
社企協同,實現源頭控品。品質是生命線。嶧城郵政依托區政府設立的“紅石榴政務服務驛站”,積極聯絡入駐的31家合作社和200余家小微電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探索出了“郵政提供標準、合作社組織貨源、農戶規范種植”的訂單式農業模式。郵政根據市場需求,向合作社提出果徑、糖度、品相等分級標準;合作社依據標準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把控,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郵政則對達標產品實行兜底收寄、優先發運。這種“抱團發展”的模式,實現了從源頭控品和集中攬收,既穩定了果農的收益,降低了物流成本,也通過郵政的渠道優勢,幫助合作社以更合理的價格打開廣闊的市場。冠果園果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超感慨地說:“和郵政合作后,我們不再為銷路和運輸發愁,可以更專注于提升石榴品質,社員的收入平均增長了20%以上。”
推動上下聯動 暢通產銷通道
嶧城石榴的“出走”,也是一場精彩的“集團軍”作戰。山東郵政省、市、區三級高效聯動,前后端緊密協同,為石榴寄遞項目注入了強大動能。
山東省、棗莊市郵政分公司高度重視嶧城石榴項目,將其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標桿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在前端,省、市分公司提供專業的營銷方案策劃、品牌宣傳推廣(如線上引流、媒體宣傳)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資費優惠措施;在后端,在全省郵件處理中心為嶧城石榴郵件開辟綠色通道——賦予特殊標識,實行優先分揀、優先裝車、優先發運,并在投遞環節重點保障,確保石榴郵件在全省郵政網絡內全程“無障礙”通行。
外部資源充足,內部執行力更是關鍵。嶧城郵政建立了“領導班子包片、部門經理包點、一線員工包戶”的三級聯動責任機制。分公司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分包幾個重點產區,定期深入田間地頭,走訪合作社和果農,現場調研需求、解決問題。各部門經理作為“項目經理”,對口服務幾個主要攬收點,“一對一”指導果農使用郵樂網進行線上下單,講解包裝技巧和寄遞須知。最前線的攬投員則變身“石榴專員”,風雨無阻,隨叫隨到,不僅是收件員,更是宣傳員和售后客服,第一時間反饋市場信息,耐心解答客戶疑問。
這套權責清晰、高效貫通的執行體系,使得嶧城郵政能夠凝聚全力,在中秋節期間成功將16萬公斤嶧城石榴迅速、精準、完好地發往全國各地,日均寄遞量最高突破1.5萬件,真正暢通了從“枝頭”到“桌頭”的“產銷高速路”。目前,嶧城石榴日均寄遞量節節攀升,預計實現寄遞收入100萬元以上。
打造生態產業鏈 賦能鄉村振興
嶧城郵政的眼光,并未局限于簡單的“寄”石榴。他們以寄遞服務為切入點,不斷延伸服務鏈條,致力于打造以郵政網絡為核心的石榴產業生態圈,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鮮果銷售有旺季,也有局限性。我們必須幫助石榴產業突破時空限制。”嶧城區分公司總經理魏鵬介紹說。他們聯合當地優質深加工企業,共同開發了石榴汁、石榴酒、石榴茶、石榴面膜、石榴盆景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和衍生產品。隨后,利用郵樂網平臺、直播帶貨基地以及龐大的線下渠道,對這些產品進行全網營銷。此舉不僅將郵政的寄遞服務從鮮果延伸至整個石榴產品系列,帶動了產業增值,更打響了嶧城石榴的品牌。一場由郵政主播主持的“石榴花開”直播活動,日均銷售額突破200萬元。
產業發展,資金是關鍵。針對石榴種植周期長和果農及合作社在農資采購、園區管護、規模擴大時面臨的季節性資金需求,嶧城郵政強化郵銀協同,聯合郵儲銀行嶧城區支行推出“石榴貸”“融資E”等普惠金融產品。郵政客戶經理推薦有需求的優質客戶,郵儲銀行開通審批綠色通道,提供利率優惠,累計發放貸款400余萬元,及時解了農戶的燃眉之急,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郵政傳遞的不僅是商品,更是情感與文化。每一件從嶧城寄出的石榴郵件里,都有一張精心設計的“相思卡”。卡片上,既有對嶧城石榴千年種植歷史的簡介,也有“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的古典詩句,還預留了寄件人書寫祝福的空間。因此,寄出去的這些石榴郵件,承載了更深厚的地域文化和更真摯的情感溫度。“很多在外地的山東老鄉或在嶧城工作生活過的人,都通過訂購石榴來寄托鄉愁。我們郵政就是這份相思的傳遞者。”一位客服人員動情地說。這種情感鏈接,極大地提升了嶧城石榴的品牌附加值和客戶忠誠度。
通過打造“寄遞+電商+金融+文化”的生態服務模式,嶧城郵政將石榴寄遞項目從單一的物流服務產品,拓展為助推地方特色產業升級、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綜合服務平臺,由此也成為郵政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