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涼,露成霜。深秋時節,地處祖國北疆的內蒙古自治區,猶如一個巨大的調色盤,湛藍的天空、金色的草原、如黛的群山……成群的牛羊與駿馬悠然自得地低頭啃食著已經泛黃的牧草。天際處,雄鷹展翅翱翔,秋水共長天一色。
在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壯闊圖景中,內蒙古郵政始終秉承“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使命,持續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認真履行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職責,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銳意進取、快馬加鞭,向實而為、向新而行,以破局而立的實干擔當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郵政新篇章。
堅守 以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架起草原郵路軍民“連心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2017年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讓塞北小鎮朱日和進一步廣為人知。
朱日和鎮地處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南部,現有行政嘎查(蒙古語,為行政村的意思)18個,鎮土地面積2740.7平方公里,全鎮戶籍人口1.5萬余人。蘇尼特右旗朱日和郵政所、環島路郵政所,分別承擔著當地居民群眾和訓練基地官兵的用郵服務任務。54歲的熊志軍既是這兩個郵政所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一名投遞員。
熊志軍是1989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投遞員的,至今已經整整36年。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中,當年只有18歲的“小熊”,變成了現在全鎮盡人皆知的“老熊”。他微信通訊錄里的好友,已經攢了1788個。“真心愛軍隊 同心固國防”,這是環島路郵政所收到的朱日和訓練基地授予的牌匾上的字樣。
10年前,熊志軍在朱日和揮別本報“邊疆郵路行”采訪組;而今,他又在這里迎來“再走邊疆郵路”采訪組。面對“十年之約”,熊志軍如同見到老朋友一般,同采訪組的每一位成員握手寒暄、嘮著家常,甚是親切。雖然時光易逝,仿佛彈指一揮間,但說起郵路上的變化,他卻是歷歷在目、如數家珍。“最初是騎自行車投遞,后來是騎摩托車,現在開上了綠色郵車,郵件多了用大車、少了就用小車,投遞頻次每周5次,訓練基地是7次……”熊志軍感慨自己遇到了好時代,如今村鎮里的路變寬了,牧民群眾的收入增多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
熊志軍一邊接受采訪,一邊嫻熟地為用戶辦理包裹寄遞業務。“郵政快遞服務很好,速度挺快的。”蒙古族姑娘蘇都說。
草原郵路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在周而復始的四季交替中,熊志軍同全區眾多投遞員一起,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祖國邊疆,堅守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架起了郵政服務邊疆軍民的“連心橋”,成為農牧民群眾和邊防戰士最為信賴的“貼心人”。
從朱日和鎮沿G55二廣高速公路驅車160余公里,是位于二連浩特市的賽烏素郵政所。賽烏素嘎查是一個農業嘎查,主要種植蔬菜、水果,通過構建“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產業發展模式,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鎮”。提起郵政服務,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白云富感慨頗多:“不僅黨報黨刊能夠做到‘當日達’,疫情期間更是通過綠色郵車將采摘的果蔬產品運出去,保證了村民豐產又豐收。”
內蒙古東西長約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邊境線有4200多公里。面對地廣、人稀、天寒等獨特的地域特征和自然環境,內蒙古郵政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嚴格遵循普遍服務“三個優先”工作原則,實現了全區11064個建制村、131個邊境自然村、71處邊防點位郵路的100%通郵,全面提升了農牧區普遍服務水平,有效促進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將郵政的“政治責任清單”轉化為“民生服務答卷”。
創新 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打造郵政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
浩浩黃河,奔騰不息。位于內蒙古西部的巴彥淖爾,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黃河“幾字彎”頂端。
巴彥淖爾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這里地處河套平原腹地、北緯40度黃金種植帶上,農牧產品豐富。如何發揮郵政資源稟賦,實現農畜產品購銷兩旺,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巴彥淖爾市郵政分公司把目光落在了“網點+站點”這個“聚寶盆”上,確定以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和三級物流體系建設為切入點,以“網點+站點”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創新打造覆蓋城市、鄉村和線上、線下的“雙生態圈”。
10月13日,巴彥淖爾市勝利路郵政支局人氣十足。與支局一墻之隔的,是市農墾集團的“天賦河套”旗艦店。市民張海濤在旗艦店選購了兩瓶香菇牛肉醬,在支局經理付慧敏的幫助下,他關注了“內蒙古郵政微金融”微信服務號,在權益中心“郵樂優惠購”領取2張優惠券后,用郵政卡僅支付1元就完成了購買。“香菇牛肉醬是郵政與‘天賦河套’店聯合推出的社區團購產品,零售價15元,團購價4元,在前一天的微信群接龍中,有22名客戶預采購。”付慧敏說,這樣的社區團購每周都有,幾乎每次團購都會“爆單”。
巴彥淖爾市分公司副總經理樊培軍告訴采訪組,“天賦河套”品牌由市政府主導創立,市農墾集團負責運營,產品都成為當地優質農畜資源。郵政與市農墾集團的合作方式屬郵商聯盟,郵政在線上組織社區團購,把團購產品作為一種福利回饋客戶、增強黏性,“天賦河套”則負責推出團購產品,由客戶線下到店自提,對持郵政卡購物的客戶還開展滿減優惠、積分兌換等,雙方資源共享、客戶復用。付慧敏說,加入了與“天賦河套”的互動,網點客流量明顯提升,2025—2026年度代理金融專項活動啟動以來,勝利路支局已新增價值存款500余萬元,在城區16個金融網點中排名首位。
五原縣郵政分公司在“雙生態圈”打造中,攜手縣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度融入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項目,爭取政府補貼資金,選取全縣11個鄉鎮的11處商超,全部升級改造為郵政標準化綜合便民服務站點。采訪組在銀定圖鎮福多樂天天惠超市看到,面積達425平方米的超市寬敞明亮、顧客盈門,貨品琳瑯滿目,“天天3·15 放心郵樂購”的標志醒目,快遞存放處擺滿了待取的包裹。“環境好、人氣旺,營收比改造前增加了近三成。”超市老板李浩喜笑顏開,特意將采訪組領到新建的冷庫。冷庫里擺滿了牛羊肉等生鮮產品,他說再也不用為存放問題發愁了,村民隨時需要,自己隨時有貨。
為了確保“雙生態圈”打造進展順利,巴彥淖爾市分公司將其列為“一把手工程”,確定推進方案,加快建設進度,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累計建設優質站點119個,其中城區56個、農村63個。通過搭建生態場景,用好權益清單,設置支局長轉型發展專項獎,開展“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次次有復盤”站點主題營銷活動等,實現線上引流、線下獲客,各類特色場景百花齊放,各板塊郵政業務協同發展,“雙生態圈”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喜人場景。
今年7月,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內蒙古多地發生洪澇災害險情,造成大量瓜果滯銷。巴彥淖爾市分公司就發揮“雙生態圈”優勢,發起并開展“陽光公益助農”等系列活動,幫助銀定圖鎮等地瓜農銷售西瓜40余萬斤,有效降低了瓜農的損失。
五原縣分公司了解到,該縣草原敕勒川生態農業合作社因擴大生產線急需資金,該分公司迅速將此信息提供給郵儲銀行五原縣支行后,支行經過調查為其提供貸款200萬元。同時,還攜手優質站點鑫匯家倉儲購物中心,將合作社農產品引入“雙生態圈”,形成銷售額40多萬元,有效緩解了合作社資金壓力。
2025年以來,內蒙古區郵政分公司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成效顯著。截至9月底,累計形成農產品銷售額1.55億元,通過站點為郵政網點引流形成AUM5.39億元,郵快合作建制村覆蓋率達到91.9%,快遞進村業務量累計達7359萬件。
突破 以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奮斗精神,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
二連浩特市位于內蒙古正北部,與蒙古國口岸城市扎門烏德隔界相望,兩市相距僅9公里。2024年建設的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是中國與毗鄰國家共同建立的第三個跨境經濟合作區,為這里創造了“通”的條件。
10月17日,采訪組在二連浩特國際郵件互換局兼交換站見到二連浩特市郵政分公司原總經理賈凡(現任蘇尼特左旗郵政分公司總經理),目前二連浩特國際業務仍由他牽頭負責。說起跨境電商,賈凡打開了話匣子。看準了跨境電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二連浩特的口岸優勢,在自治區、盟郵政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從2019年起,二連浩特郵政就開啟了跨境電商探索之路。在海關、商務等部門指導下,逐步協同構建了與物流、電商企業的合作機制,打造中國、蒙古兩國市場的服務網絡,真正形成了“通道+樞紐+網絡”的立體化跨境寄遞體系。
在二連浩特市國際郵件互換局兼交換站,郵件交換及安檢設備正在高效運轉,一票票跨境電商包裹正快速通關。2025年4月,二連浩特郵政開通全區首條蒙古國方向跨境電商專線,成功承接Temu、速賣通、阿里、Pick Up、希音等多家跨境電商平臺和客戶業務,截至今年9月,已累計發運郵件、快件60.6萬件。依托口岸區位優勢,當地開通“9610”模式,執行“清單驗放、匯總申報”流程,大幅提升通關效率,時限較以往壓縮了近70%,郵件、快件最快48小時即可送達烏蘭巴托的客戶手中,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中國境內攬收、申報、運輸、清關再到蒙古國派送,實現了電商快遞‘門到門’服務,是中國郵政的時效與信譽,才將這些服務從暢想變成現實。” MNPOST中國負責人祁常勝稱贊道。在國際郵件互換局的工作場地上,來自蒙古國的司機圖布新(音譯)正在為出發做準備,當問到來這里運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時,他表示:“車剛剛停好就已經開始裝貨了,貨物裝滿就走,基本不用等,而且車輛出入中國還有綠色通道,效率很高!”過去在其他貨倉,他常需等待幾天裝貨,如今半日便可滿載啟程,貨運的時間成本大大壓縮,他的收入也有了提升。
賈凡說,目前他們正在全力拓展中俄市場,依托“中蒙成熟通道+中俄潛力賽道”的雙布局,賈凡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果中蒙、中俄兩條跨境電商專線運營穩定,每天發運8個車次,2026年通過郵政渠道形成的貿易額將達20億元。”
寄遞業務的突破不僅在國際,也在國內。在熊志軍的帶領下,我們拜訪了蘇尼特右旗的一位牧民,看到了有著“肉中人參”美譽的蘇尼特羊。“我們自家的羊肉都是找郵政運出去!”牧民孫美笑著說道。作為曾經的“皇家貢品”,如今在現代物流的助力下,遠在邊疆的美味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此,當地郵政在自有處理中心打造了248平方米的冷庫,開展倉配一體化服務,依托位于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的800平方米冷庫,疊加郵航運力優勢,為蘇尼特羊銷往全國打通了出村的“最初一公里”和入庫的“最后一公里”。位于錫林郭勒盟的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等地都是優質牛羊肉產區,為更好服務冷鮮肉寄遞,內蒙古郵政在冷鮮肉寄遞旺季,實施“大兵團作戰”,抽調營銷骨干組建突擊隊,去往重點產區的旗(縣)為客戶提供上門打包、流動攬收等服務。郵件采取“郵航+民航+高鐵+冷鏈”模式多渠道發運,并采用規范的特別包裝,便于各環節明顯識別和優先處理,確保運輸時效。截至10月13日,內蒙古郵政累計發運冷鮮肉郵件超5000噸。
這一行,我們看到河套沃野上郵路密織如網、草原沙海間郵件傳遞如梭、繁忙口岸前郵車傳郵萬里……在采訪即將結束時,深秋的內蒙古提前入冬,天空飄起了細微的雪花,郵車穿行過草原,兩側的駿馬奔騰如飛,而在這里堅守、創新、突破的郵政人正像這一匹匹“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蒙古馬,編織著聯通世界的紐帶,承載著民心相通的期待,更書寫著新時代的邊疆故事。

來自原產地的蘇尼特羊肉通過郵政運往全國各地。

“網點+站點”進一步打通當地郵政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